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干预方法
针对慢性功能性便秘人群的天游平台保健服务主要采用生活方式、饮食营养和运动干预的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1. 便秘概念
慢性功能性便秘需排除肠道本身和全身器质性病因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便秘。表现为每周排便次数少于 3 次或长期无便意,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阻塞感、粪便坚硬干结,甚至需要用手法帮助排便。
2. 便秘诱因
正常排便需要胃肠内容物以正常的速度通过消化道各段,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管,诱发排便反射。排便时盆底肌肉协调活动,完成排便。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障碍,均可引起便秘。慢性功能性便秘常见诱因为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心理压力等。
3. 慢性功能性便秘调理意义
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慢性便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便秘与肛门直肠疾病关系密切,慢性便秘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便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饮食营养和运动干预的手段,可以缓解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发生。
4. 慢性功能性便秘调理原则
(1)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尽可能固定时间(晨起或餐后 2 小时)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蹲便更有利于排便。
(2)饮食:便秘人群增加更多的水和食物中纤维素的摄入,是最基础的调理方案。推荐每日至少饮水 1.5 ~ 2L。每日摄入膳食纤维 25 ~ 35g,日常可增加杂粮、菌菇、海藻类摄入。不过膳食纤维对于改善轻度至中度便秘是有效的,但对于严重便秘效果不明显。
(3)营养:选择膳食纤维制剂和通过口服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对缓解便秘和腹胀起到一定的作用。日常可选择菊粉果聚糖、低聚果糖、低聚木糖等益生元制剂和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等微生态制剂。
(4)运动:增加体力活动可部分改善便秘患者的症状。适度运动对运动量少的老年患者更有益。除常规运动外,每日可增加提肛运动。